【资料图】
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郑雪 北京报道
6月17日,202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京举行。在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行动2023特别专场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发表了题为《地球大数据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》的主题演讲。在他看来,科技创新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。同时,针对如何解决研究中数据缺乏的问题,也做了回应:制定更加有效的数据产生政策、推动数据得到更好程度的共享、推动新数据源源不断产生。
2015年9月,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通过了《变革我们的世界,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》,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(SDGs),包含169个子目标。2021年9月6日,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——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(SDG中心)在北京成立。
“在联合国2030年议程进入评估年的时候,中心也取得了相应成就,建成了全球范围内首个SDG大数据平台系统,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比如自研数据管理引擎Databank、分析引擎EarthDataMiner和可视化引擎DESP等软件系统。同时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发展卫星‘卫星一号’,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发展卫星。”在郭华东看来,科技创新支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。
据郭华东介绍,SDG中心在其成立之后研制并分享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产品,并形成SDG地球大数据评估国际服务体系。
数据产品的诞生离不开海量数据?在产品研发过程中,是否会面临数据缺乏的情况?海量数据如何收集?媒体群采环节,郭华东回答了记者的上述问题。
据介绍,其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曾面临很大的数据问题。169个数据当中的三类指标,当时有一半指标没有数据支撑。“数据太重要了,没有数据,我们就很难做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。”
如何解决数据短缺的问题?一是在理念或者从政策上来说,制定更加有效产生数据的政策。二是加强数字共享。在他看来,有的时候并不是缺乏数据,而是这些数据没进入到大众的工作台上,所有的数据,不包括保密数据,该共享的数据能够共享的话,数据就会有了质的提升。三是推动不断产生新数据。如已经发射的卫星每天可以源源不断产生新数据。
“幸运的是,这些年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步,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工作,当七年前开始刚做的时候,第三类指标也欠缺了百分之二十几的数据,现在大概还剩下百分之几的空缺。”在他看来,数据孤岛的问题是相对的,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要不断的解决问题、不断的提出新的办法。
标签: